銀杏樹形的種類
銀杏樹形是早果豐產、穩產高產的基礎。豐產樹形與品種、栽培目的、環境條件等有密切關系,豐產樹形的基本要求包括低干高冠,枝要滿冠,通風透光要好,營養枝和結果枝比例適當,保持合理的葉片等,常用的豐產樹形有以下五種。
(1)圓頭形。干高0.6~1.0或1.0~1.5m,由分布均勻的3個主枝構成樹體的基本骨架,樹高3.0m以下,定干時確保0.5m左右,上方有6個以上的飽滿芽,萌發的枝條開張角度控制在50°。經2~3年培養出3根主枝,同時,采用撐拉、環剝等綜合措施均衡樹勢。對于主枝上的枝條要盡量留作輔養枝,可以長放輕剪或不剪,養壯后即可抽生短果枝。輔養枝要控制在中庸偏強的狀態,并于5月中旬摘心,以利樹冠的擴展。
該樹形的優點是樹體矮小,結構緊湊,通透性好,各級枝條多而短,易于成形。適于密植豐產園栽培,在集約經營的條件下,可以實現三年見花、五年始果。也可用于采穗圃的樹形培養。
(2)開心形。無中央領導干,干高1.2~2.0m,由嫁接時3~4個接芽(2~4根接穗)成活后,在主干上分生3~4個主枝形成,每個主枝著生1~2個側枝,結果枝較均勻地分布在主、側枝上,形成中心較空的扁圓形樹冠,各主枝頭之間的距離為1.5~2.0m,主枝開張角度常大于60°,主、側枝成45°開張。
該樹形通風透光好,豐產,骨架牢固,四周占地空間小,適于“四旁”零植及銀糧間作。對生長勢強,主枝開張的品種,整形容易。缺點是因主枝粗大、直立,側枝培養困難,側枝延伸能力弱。修剪中要嚴格掌握主、側枝長勢,調節主枝之間的平衡關系。
(3)高干疏層形。干高2.0~2.5m,有明顯的中干,全樹有主枝5~7個,稀疏分層排列在中干上,勻稱地向四周伸展,一般分為四層,從下到上依次有3、2、1、1個主枝,層間距lm左右。每個主枝有側枝2~3個,側枝間距~lOOcm。該樹形符合銀杏的生長特性,樹體強健,能充分發育。主枝分層稀疏相間排列,膛內光照較好,枝多而不紊亂,空膛很小。
較易豐產,而且修剪量較輕,成形較快,結果較早,產量較高,適用于大多數品種,適于喬稈稀植豐產園、銀糧間作及“四旁”栽植。缺點是層次太多、下層易受上層遮蔽而衰弱,形成上強下弱的狀況。因此,后期特別要注意控制上層枝條,勿使生長過旺,必要時可以去除中干,形成開心形樹冠。
(4)五層形。樹體高大,干高2~3m不等,主枝少且粗壯,能充分發揮樹體的長勢和結構能力。全樹有主枝6~8個,主枝間距lm左右,以50°,開張角度著生于中干之上,不分層次,每一主枝分生2~3個側枝。結果基枝分布在主、側枝的兩側或背部,形成一個寬大的扇形結果面。優點是樹體能充分發育,主枝稀疏交錯排列。
透光性好,形成立體結果,產量高,盛果期長。缺點是成形較慢,干性弱的品種不易成形。主要適于喬稈稀植園、銀杏糧食間作及“四旁”栽植。
(5)杯形。樹體較矮,干高小于60cm,主枝2~4個,較開張,通風透光性好,易成形,結果早。通常是選用2~3年生實生苗,用劈接或插皮接1~2個接穗,通過摘心或短截形成主枝,輕剪重拉枝,用竹竿或繩子拉枝,加大開張角度,使主枝、側枝組成杯狀樹冠。
缺點是后期產量難以提高,主要適于矮桿密植園和良種采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