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留園被譽為四大名園之一,在營建我國古典園林的四大要素中,山、水、建筑都并非真正的生命要素,唯有花木具有真正的生命。
在歷次修葺或修繕的中,山、水、建筑要素的式樣、位置、材質都很難保持原有的模樣,而花木的生命特征卻能隨園林所經歷的歲月滄桑相傳延續。可見園林花木是蘇州古典園林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蘇州園林遺產的重點保護對象。
園林花木的生命特征記載和傳承著園林風貌和內涵所經歷的風雨滄桑與演變,成為傳承園林遺產特有的符號。可見園林花木是蘇州古典園林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蘇州園林遺產的重點保護對象。
說到園林花木,留園雖以水池為中心,環繞山石樓閣,但林木隱映的山林意境和野趣,景色自然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卻沿襲至今。在留園,你所看到的花木有些真的可以稱之為園林遺產,因為這些樹的樹齡都超過百年,留園現存的古樹名木有18株,分為13個樹種,分屬10科,12屬,樹齡都在100 ~ 340年,是留園古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影響樹體病癥及影響其生長的環境因素有很多,許多歷史悠久的風景名勝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那是在古樹維護方面,最是容易出現樹干腐爛、腐朽中空、樹冠枝葉枯死等“致命危害”。咱們留園始建于明朝萬歷17年(1589年),這些古樹名木園林遺產更是迫切需要制定科學性的保護措施,才能使得它們繼續傳承和展現留園的風雨滄桑。
(留園工作人員正在修復古銀杏的“創傷”面)
留園古樹名木樹相關的現狀調查顯示,留園內18棵古樹名木除了四棵有不同程度的腐爛,其他樹勢均生長正常,只需進行常規管理,占留園古樹名木總株數的77. 78%。
可見,在留園,長期以來這些古樹名木都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我們所能看到的留園景觀離不開園林工作人員的悉心呵護與科學的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留園管理處落實措施保護古樹木)
談起留園中的古樹一定要說說這銀杏樹了,留園里年齡最長的銀杏樹齡已有300多年,胸圍粗壯程度達到了340cm,最短的樹齡也有170余年,分別生長在留園中部和西部方位,下次到留園不妨駐足看一下這歲月滄桑里依舊挺拔的古物。
春天的留園百花次第開放,把園林點綴的萬紫千紅,給人希望,讓人舒暢。夏天的留園除去滿池荷花還有一庭院的郁郁蔥蔥讓人賞心悅目,秋天的留園則是古銀杏與隔墻的楓葉交織成一片金紅色,而冬日的留園古木交柯一樹嫣紅的茶花累累壓彎了枝條。
秋風起時秋葉落,我最喜歡秋天的留園,當銀杏葉開始由綠轉黃,一陣秋風襲來,片片金黃隨風飄舞,散落滿地,像鋪滿了金黃羽衣的地毯,真的是太美。連陰雨梅天也打落出一片朦朧的景致來,璀璨中也能尋出一絲失落來,飽滿中也能挑出些許滄桑,不盡完美,更能讓人更加留戀不舍。這便是留園的銀杏樹給我的最直觀的感受!
不同于姹紫嫣紅的花草,古銀杏閱盡人間滄桑,卻能把每一片金黃的葉子變成每一朵綻放的花。能想象的是朦朧的江南秋天傍晚從橋上走下來,沿著水邊,有幾戶人家,以及這一片銀杏樹。我認為這時候最美的景色莫過于金黃的銀杏樹倒映投射在水中吧!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每至留園之秋,水上金黃,岸上金黃,相互交融,互為彼此,滿樹金黃,像足了精致美艷的風景畫。
留園內這些高大挺拔的百年銀杏樹將留園裝點的寧靜而絢麗,每一片葉子都帶給人黃金浪漫的氣息,粉飾著留園的白墻瓦黛,景致醉人。
而后,靜靜地、靜靜地默記著留園的滄桑變遷,在靜默中傳承和延續著留園的古韻和文化。